失落的漢服 再現生機
【大紀元4月19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徐小雲綜合報導)華夏民族所習慣穿著的服飾,通稱為漢服。日本的和服、大韓的韓服、滿族的旗袍或是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服飾,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,而漢服呢? 2004年,
中國56個民族聯歡晚會上,55個少數民族都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裝,而漢族代表卻穿了件圓領、無袖的西式黑色晚禮服。
許多人知道,美麗端莊的和服來自唐朝時的漢服,而雍容華貴的韓服,則是明朝時漢人所穿禮服的一種。
中華民族自古被稱為「華夏」兒女,
《尚書正義》解釋說:「冕服華章曰華,大國曰夏。」從久遠時期就已經創造了美麗服飾的漢民族,
到了現代,卻失去了自己具代表性的民族服裝。
有人以為古人的穿著寬大而行動不便,其實不然。古代漢服是個非常豐富龐大的系統,
自從發明衣服,就有類似現代人適合勞動的便服,現代有的衣物,古人都有類似的。
只是古代由於講究禮儀,所以一般百姓所穿的衣物不表現在畫作上。
古代漢服的形制取自乾坤天地,漢服的剪裁,每個部件都蘊含著敬天重德的理念,
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,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的道德內涵,
既遮蔽身體,也端莊優雅,符合禮節。
今天無論在北京、上海或是台北,人們的穿著西化新潮、時尚暴露,華夏兒女本應擁有的華美典雅、
飄逸瀟灑服飾卻杳無蹤跡。符合漢民族身材、膚色和氣質的漢服既看不到也買不著。
2008年新唐人電視台在紐約主辦了首屆「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」,
台灣服裝設計師陳麗卿榮獲日常服銀牌獎,林詩昌以一套「四季」服裝獲得禮儀類優秀獎,
林雪綿以「官服」獲得最佳服飾配套獎,陳美合以「中國藍染世界」獲得最佳工藝獎。
陳美合是朝陽大學教授,留學法國的博士。林雪綿60歲,是屏東小鎮上專門設計戲服的阿嬤設計師。
打扮新潮的林詩昌,本身學的是劇場,趕在大賽截稿前搭上最後一班車。
得獎人多樣化的背景,顯示漢服大賽廣受關注。
據漢服大賽評委會表示,參賽作品需符合大賽的宗旨,
以中國傳統回歸的審美理念為出發點設計,體現純善純美的藝術。
今年漢服大賽不再分禮儀類、日常生活類,多了一項「最佳男裝獎」,希望能有更多設計師創作男裝。
2009年的漢服大賽,設計上愈傳統愈好,不要求適合現代人的穿著。有意願參加的設計師,可先上網報名登錄,5月15日以前先繳交效果圖及工藝圖,6月5日前寄發入圍通知書,若完成作品寄至紐約參賽但未得獎者,
可獲評委會頒發 入圍證書。
大陸、台灣有一些不錯的漢服網站可供參考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zgDHiEGxVg&feature=related
http://www.ydff.net/bencandy.php?fid=8&id=21
http://shop34665843.taobao.com/
http://www.xn--rhtw9vlu4bfqe.tw/EastCapital/index.php
盼望散居世界各地、有各種特長的服飾藝術家們切磋技藝、共襄盛舉。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美東時間: 2009-04-19 12:51:57 PM 【萬年曆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